1
曾在網(wǎng)上看到一個故事,,感動了很久,。
有一個妹子,因為夢想去了德國留學,。為了省錢,,她租住的小閣樓得貓著腰走,一米六的朋友去看她都站不直,。什么便宜吃什么,,一天預算是一歐。衣服更別提了,,逛的是跳蚤市場,,一歐一件毛衣,兩歐一件大衣,,三歐一雙皮鞋……
很多同學都嘲笑她,,過得這么苦還出國,真是愛慕虛榮,。
然而,,她就是有這么一種能力,能把這些聲音都過濾掉,,任憑周圍人嘲笑,。她知道自己不是愛慕虛榮,只是希望能學習到自己感興趣的知識,。有人問,,你見過早晨四五點鐘的太陽嗎,?這個妹子起床的時候,還沒有太陽,。
就這么死磕了三年,以“優(yōu)秀畢業(yè)生”的身份畢業(yè),,畢竟這個頭銜在全校也只有7個名額,。順利簽約工作,年薪不菲,。
原來,,內(nèi)心強大的人,只肯把力氣用在努力自己的未來上,。這就是一種了不起的能力,。
如同《海賊王》里說的那樣:“這個世界并不是掌握在那些嘲笑者的手里,而恰恰掌握在能夠經(jīng)得住嘲笑與批評,、并不斷往前走的人手里,。”
2
我喜歡寫作,。記得兩年前某一天的午休,,我正在奮筆疾書,突然聽到一個人說:“她總寫也是一種病啊,,還真把自己當成一塊料,!”另一個人發(fā)出“咯咯咯”的怪笑聲。
兩個人在嘲笑我,。
平時玻璃心泛濫,,那一刻我居然很反常,心里特別篤定:這次是你們錯了,,總寫不是有病,,而是夢想。
事后,,我很奇怪自己的表現(xiàn),。以往的我是這樣的:別人說我穿粉色難看,我從此不碰粉色,;別人說西瓜好吃,,我就不吃西瓜了……沒有主見的我,正常的表現(xiàn)不應該是放棄不寫了嗎,?然而,,我寫得更勤奮了。
原來,,當你真心喜歡并確定一件事情時,,別人的嘲笑不是阻力,,而是動力。
想想自己這一路打怪升級,,還真經(jīng)歷了不少嘲諷和挫敗,,但更多的還是越努力越幸運地成長。
我不是中文系畢業(yè),,沒有系統(tǒng)寫作經(jīng)驗,,不是專職寫作并沒有很多的時間……所以只有,當別人刷劇,、聊天的時候,,我讀書寫作;當別人和朋友聚餐豪飲的時候,,我讀書寫作,;當別人進入夢鄉(xiāng)的時候,我還在讀書寫作,。
雖然過程中也遭遇過退稿,,也曾深深質(zhì)疑過自己的能力和天分,但是我沒有停止過一刻努力,。我相信聚沙成塔,,相信厚積薄發(fā),相信我終會游刃有余在文學的海洋,。
我醉心于那種由心到文的快感,,那股子無法言說的感覺看似狂妄,實則是內(nèi)心滿足不已的平和,。
任世事變遷,,任人心叵測,我可以安然于顛簸,。我的心態(tài)始終如一,,那就是“努力使自己在自我之中,努力不至迷失方向,?!?/span>
3
中國成語大會冠軍彭敏曾說:“其實,一個有夢想的人,,一定不會去嘲笑另一個人的夢想,。只有碌碌無為的人,才會害怕別人因夢想脫穎而出,,被夢想帶離他們平庸的行列,。嘲笑的背后,其實暗含著恐懼,?!?/span>
是的,,嘲笑的背后,大多是自己得不到也做不到,,一種害怕被別人碾壓的恐懼感,。
許多喜好嘲笑的人,他們沒有自己的夢想,,更不曾努力過,,所以才對別人的理想那么不屑。
嘲笑的口氣里裹挾著的,,不過是自己的嫉妒和無能,滿足的只是貶低別人抬高自己的口舌之快,。
但讓嘲笑者最難過的事情是,,這個世界上有一種“揉面定律”。真正強大的人遭遇打擊挫敗的時候,,不是絕望地順從或者遺憾地放棄,,而是會把這些嘲諷當成要往面粉里摻的水,摻水的過程中要不斷地揉,,揉的過程自然就是韌性的成長,,最后慢慢變成面團。
換一種思維,,那些天天批評挑刺,,哪怕是在背后說壞話、看輕我們的人,,又何嘗不是自己的另一類朋友或者另一種身份的導師呢,?
很喜歡美劇里這樣一句經(jīng)典臺詞:“你回過頭來看看就會發(fā)現(xiàn),你的每個經(jīng)歷,、每次錯誤,、每次失敗,都幫助你走向了你應該成為的那個人,?!?/span>
我覺得這句臺詞也可以改成:你的每一次被嘲諷、每一次被別人看低,,都會激發(fā)你的努力,,讓你成長為自己最喜歡的樣子,過不想和任何人交換的人生,。
如果努力不能解決問題,,那就更努力一點。
關注卓越空間
關注卓越微博
關注卓越微信